江南风骨

我出生在江南水乡,我非常爱我的家乡,这里的山山水水给了我无限的憧憬。

江南是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”的温婉世界。春是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微风拂面,夏是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的别样殷红,秋是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昏鸦老树,冬是“雾凇沆砀,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”的一湖寒雪,潺潺流水是心底的江南旧梦。抿着唐诗的风花,噙着宋词的雪月,河畔依稀传来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被浸润的心声,于满天烟雨朦胧中邂逅一腔柔情,于杨柳清风中充盈一袖暗香。

江南是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的低声呓语。寒水月辉氤氲着道不尽的故事,浩渺的晨雾醉了数不胜数的佳人。乌衣巷内,映着夕阳余晖,不见王谢之家,在水一方,看雨点打乱无漾的碧水,洇染小径橘黄,天边的红熨帖了伊人的遥望,满地黄花,堆积着无尽的思念,一江春水,流淌着款款的深情,江南的故事在这幅水墨画里徐徐展开。狭窄河道贯穿古镇,一座座古桥沟通着两岸,青石板的石阶上不少衣物正准备被漂洗,远方的田舍钻出屡屡炊烟,这是江南的人间烟火。

人间烟火味,最抚凡人心。黛瓦白墙,风华诗书,燕语清欢,一帘烟雨,有诗情,有画意,让人感觉是那样的纯净、质朴。开放善纳、向德向善、朴实无华,是江南的淳淳民风。“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”,返璞归真的田园有着热情的待客之道。先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良渚文化,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为中华民族探源指明了方向。

江南从来如此,以柔的一面待人,却以刚的一面待己。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是范仲淹的远大抱负;“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”是顾炎武的匹夫之责;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”是李绅体察民情、以民为本的写照。

温婉如水的江南,其实从来都不缺刚烈和勇气。文明的形成离不开蛮荒的时代,江南亦是如此。“越王勾践破吴归,义士还家尽锦衣”勾勒出吴越争霸的壮烈历史。“炉火照天地,红星乱紫烟。赧郎明月夜,歌曲动寒川。”工人连夜赶工,热火朝天,这是南京冶城的现实图景。江南,从不缺少磐石般的风骨,要离 “愿王戮臣妻子,断臣右手”,过后又感叹“杀吾妻子,以事吾君,非仁也;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,非义也……吾何面目以视天下之士?”终究拒绝了吴王的封赏,自尽而死,这是吴人的侠肝义胆、敢作敢当。“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”,这是刘邦对江南风骨的忌惮。可以说,江南温婉的石板都是由壮士的一腔热血铸就的。斧凿开天辟地,石工号角气贯长虹,冲破了江南的青石小巷。戚继光的怒吼,秋瑾的舍生取义,狂人鲁迅的为国奔波,抗击日军铁蹄的枪炮,四行仓库的热血,江南的雨雾,夹杂着勃勃英气。江南人经过“斜风细雨”浸润之后,他们的骨头变得更加坚硬如铁、铁骨铮铮,如此,在历史的长河中,江南的山水才会变得这样有分量,这样叫人怀念。江南的我,自豪于这般神韵,自豪于这些江南人的傲傲风骨。

如今的江南,越来越繁荣,靠的是江南人脚踏实地、一步一步地拼搏努力。江南文化浸润至深,承载江南文化的长三角仍是中国最能吸引人口流入的地区。江南人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被人瞧得起,比如大运河的贯通,南北之间商品往来、人文交流更加畅通,长期的社会稳定,使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迅猛。

江南柔软,但不柔弱。兼具刚性与柔性,这才是江南风骨。它以最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世间万物,却在这一切柔缓中展现着坚强、坚持和不懈的追求。我爱江南,我爱家乡,我相信,这样的风骨,将在一代又一代江南人的接续中万载永存!